一、筛选法
1. 含义
筛选法,即用辨别筛选的方法从文章中找出关键的信息,作为答案或判定选项正误的依据。
2. 对象
(1)重要信息的筛选,如基本概念、新的见解、含有特殊指代的词语、阐释概念、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等。
(2)重要词语的筛选,对一些诸如“也许”“可能”“大概”“如果(一旦)”“部分(全部)”“过去(将来)”“目前”“除了……之外”“唯一”等词语,阅读时也应及时标注。这些词语,或是对文章的论断,或是对事物的程度、数量、范围、特征、功能等有限定强调的作用,一旦被改变,文章的论断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。是命题者常设的出题点。
3. 分类
包括检索性筛选和理解性筛选两种:
(1)检索性筛选是根据试题要求从阅读材料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内容、观点,其关键在于准确地“锁定”筛选的对象。
(2)理解性筛选是对某种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,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阐释,其关键在于准确地抽取特征,组织严密的语言进行说明。
4. 原则
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,即将题目要求与筛选出来的原文有关信息联系起来,有时对应的原文可能找到好几处,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,因此要进行必要性辨别。其他筛选出的原文,具有补充说明的作用。
二、比较法
材料中重要的信息要经过比较鉴别后,才能找准所需信息。运用比较法,应注意以下几点:
1. 比较的方法
将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,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,明确差异,去伪存真,提取出正确选项。
2. 比较的内容
范围的大小、程度的高低、可能与必然、部分与整体、现象与本质、肯定与否定、设想与现实等。
三、排除法
除了正确的答案外,试题的四个选项中还有起干扰、迷惑作用的错误选项。针对文章阅读主要从逻辑角度来设置错误选项的特点,考生可将选项与筛选出的原文注意对照分析、比较排除。错误选项包括以下几类:
偷换概念:在一些重要概念或关键说法上故意张冠李戴;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。
无中生有:根据文中的某一信息,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或枉作阐释。
混淆时态:将还没有发生或未实现的,说成已经发生或实现的,将可能的说成必然的。
颠倒黑白:在选项中将原文明确表示正确(错误)的信息予以否定(肯定)。
逻辑混乱:选项中两个事物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,包括因果混淆、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、选择关系与并列关系的混淆等。
推断错误:选项在原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进行错误推断,包括过度推断、篡改前提或过于武断。
考生应注意,以上解题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基础上,建立在忠于原文(不夸大、不缩小、不改变原文观点态度)的基础上,否则容易发生断章取义,肢解甚至曲解原意的错误。
|
copyright 2007-2015 http://www.olm886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88.com网 版权所有 (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*768)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/ip备案》 苏ICP备12079754号-3 法律声明: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《知识产权法》 |